继直九、EC120之后,中法两国航空工作者再度联手,合作研制新一代七吨级直升机——AC352/H175。在讨论机身工艺分离面划分方案时 ,一向合作默契的哈飞工程技木人员与欧直公司制造专家之间突然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欧直的专家目光炯炯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工艺分离面的划分决定工装结构、装配工艺和批生产布局,非常重要,我认为过渡段部件采取一个装配单元进行装配,各框的结构全部设计成整体机加框,这样可减少连接件的数量,容易保证与中机身和尾梁装配的协调性。”
负责工艺设计的小张提出:“整体框设计限制了工艺分离面的划分,会造成集中装配、工装复杂、装配周期长的结果,这个方案仅适合于研制,不适合于批生产。”
“再增加一个分离面要付出重量的代价,如何保证协调?”欧直专家仍不同意。
小张走到图板前,一边勾画草图一边说:“将设计载荷较小的两个整体框改为钣金框,且分成两段。这样在不牺牲重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工艺分离面,形成两个单独的装配单元,满足工业化生产分散装配的要求,协调性通过数字化制造手段实现。”
欧直专家沉默了一会儿,说: “据我了解,哈飞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只是应用在局部,而不是整机”。
为了佐证自己的方案,小张解释道:“在哈飞为贝尔公司生产的M430机身上,我们完善了零件和工装数字化制造协调方法,已经掌握了整体机身数字化制造技木。”
“OK!”这位欧直专家终于认同了。在一旁聆听的欧直制造经理认为方案合理,连说“OK,OK,这是最佳的方案!”
在讨论用于制造垂尾蒙皮的复合材料工装时,对于控制工装变形问题,欧直工装制造专家建议说:“哈飞应采用目前欧直的方法——增加金属支撑件数量,增强骨架刚度。”这也是几年前哈飞制造EC120复合材料工装时从欧直引进的技木。这位专家本以为哈飞的工程师会欣然同意,马上说“没问题,结束这项问题的讨论吧,进行下一项”。
哈飞的工装设计工程师小岳慢慢站起身来,说:“对不起,我插一句,我们有更先进的方法,将金属支撑改为与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相同的工装蜂窝板,不但可以解决变形问题,还能减少热成形能量损耗”。
“哈飞用过吗?”欧直专家站起身惊奇地反问。
“是的,我们在与波音公司合作生产整流罩工装时采用过,并对参数作了改进,没有任何问题。”小岳回答。
“Ok,Ok,我同意。没想到哈飞的复合材料工装制造技术发展得这么快!”这位欧直专家叹服地点头称是。
点评:
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学习,转化为我们的技术,从根本上提升我们自己的水平,实现国际合作中哈飞与合作方双赢的目标。